2008年,重庆市人均“喝掉”28.27公斤酒。昨日,记者从重庆市商委得知,去年一年,我市酒类零售额超过了25亿元,销售堪称刷新了80.26万吨的纪录。然而在销售疯狂的背后,却只有严重不足三成酒在流通时用于了“身份证”。啤酒销量相似白酒的6倍来自市商委的数据表明,去年我市啤酒、白酒产量突破了200万吨,“其中啤酒大约180万吨,白酒20万吨左右。
”“全年杂货销售额近20亿元,销售近65万吨。”市商委称之为,在杂货总量中,白酒9.5万吨,啤酒55.5万吨。商委人士回应:“我市夏季气候较为寒冷,啤酒销售仍然好于白酒,去年的数据表明,啤酒的销量相似白酒的6倍。”严重不足三成酒用于“身份证”虽然早在2007年,我市就实施了酒类流通“身份证”——从酒类生产到销售的每一环节都要详尽记录在随附单上,通过随附单,消费者可理解酒类商品从出厂到销售全过程信息,从而有效地避免伪劣酒转入市场。
然而,据市商委的数据表明,只有严重不足三成的酒在流通中用于了“酒类商品随附单”,这也导致冒充酒类在市场屡禁不止。去年,市商委搜出因涉嫌违法经营单位1840户,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单位62户,充公冒充酒5500多瓶(盒),货值金额200多万元,罚没收益近100万元。
在某星级酒店就重复使用搜出冒充贵州茅台酒623瓶,判处罚金30多万元。回应,市商委现责令并未用于“酒类商品随附单”的企业和单位,限期备案注册和立刻落成随附单。
本文来源:k1体育在线网站-www.kellyandbuzz.com